跳到主要內容區塊

Top

國際合作_2024

參與歐盟6G-SANDBOX實驗網計畫

2023年底,本中心與工研院及歐盟 6G-SANDBOX 簽署合作研發與交流意向備忘錄,針對通訊感知融合技術展開深入合作。今年,本中心與工研院合作參與歐盟指標性大會 「歐洲網路通訊暨6G高峰會」(2024 EuCNC & 6G Summit),並在會中展示,同時加入全球最大的6G實驗網計畫,推動6G技術的前瞻創新在此次展示中,展示了以O-RAN商用基地台為核心的智慧反射面板應用。這項技術具備通信網路感知能力,可用於檢測通信空間中的人類活動。技術開發的主要貢獻來自多方合作:工研院負責提供通訊與感知融合技術及智慧反射面板控制器,中山大學則開發通感融合演算法,耀睿科技負責O-RAN整合驗測,並由現觀科技進行場域人流分析驗證。相關新聞請參考 : 台歐共建全球最大6G實驗網 經濟部推動6G產業創新研發 | 財經焦點 | 產經 | 聯合新聞網

 

與標竿團隊的合作交流

2024年1月 - 黃婉甄副教授訪問標竿團隊,分享目前本中心在綠能學習的研究進展,與標竿團隊教師們進行交流並發表演講講題為「Green Learning Based Precoding Design in RIS-Assisted MIMO Systems,也參與了當地博士班學生關於人工智慧的培訓研討會。黃婉甄副教授與該團隊的Prof. Rob MaunderProf. Chao Xu長期共同指導了我們團隊的博士班學生,Soton的團隊主持人Prof. Lajos Hanzo也經常參與討論,多次提供寶貴的建議,目前正在針對深度強化學習於RIS系統中之優化問題撰寫共同研究成果。

黃婉甄副教授於20241月訪問南安普敦大學標竿團隊分享團隊研究成果

 

2024年6月 - 王藏億教授在標竿團隊的研討會中分享了研究成果,講題為「Fast Ambiguity-Free Subspace-Based Multiple AoA Estimation for Hybrid Linear Arrays」,同時也針對標竿團隊在6G的研究包括RIS及低軌衛星通訊進行交流。

王藏億教授於2024年6月訪問南安普敦大學標竿團隊分享團隊研究成果

 

2024年7月 - 陳彥銘副教授在標竿團隊中分享了「On the Design of Near-optimal Sparse Code Multiple Access: A Code-domain NOMA for 6G and Beyond」研究成果,並與團隊教授及研究生進行深入的討論交流。

陳彥銘副教授於2024年6月訪問南安普敦大學標竿團隊分享團隊研究成果

 

拓展其他合作夥伴

本團隊也積極拓展其他合作夥伴,團隊的新可夫副教授與加拿大的紐芬蘭紀念大學(Memorial University of Newfoundland)、阿布達比的哈利法大學(Khalifa University)和印度的印度理工學院德里分校(Indian Institutes of Technology Delhi)及印度理工學院古瓦哈迪分校(Indian Institutes of Technology, Guwahati)保持著緊密的合作關係20241月,新可夫副教授訪問了紐芬蘭紀念大學,除了進行研究交流,也獲聘為合聘教授,以利雙邊合作進行。新可夫副教授積極地與夥伴學校進行交流,亦邀請印度理工學院的博士班學生訪問中心,共同進行研究

 

新可夫副教授於20241月與7月訪問紐芬蘭紀念大學(左)和印度理工學院(右)

 

國合研究計畫

本中心林宗賢教授自2012年起與美國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(PSU)合作,專注於藍相液態光子晶體與非線性光學的研究,並持續多年獲得美國空軍研究室亞洲航太研究與發展辦公室(AOARD)的研究計畫。今年,雙方的最新研究成果發表於《Nature Communications》。此外,林教授與PSUIam-Choon KhooZhiwen LiuXingjie Ni教授合作,探索液晶材料的結構非線性控制及其在光學神經網路中的應用,今年也已通過美國空軍科研辦公室(AFOSR)與台灣國家科學技術委員會(NSTC)的三年期國際合作研究計畫,Liu教授亦應邀赴中山大學進行兩個月的交流,共同奠定研究計畫的基礎。